资料下载   |    在线留言   |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协会资讯
更多>>
为深入贯彻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升级,2025 年 10 月 13 日,河北省专家咨询服务协会新质生产力促进委员会主任王振卿、常务副主任刘新英、副主任宋同原带队赴石家庄蓝湖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走访调研,实地考察企业在无人机研发、生产及应用领域的创新成果,为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建言献策。   [查看详细]

会员单位

单位列表

河北“袁隆平——记省管优秀专家、省小麦研究中心主任郭进考

11.png

郭进考同 志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坚 持搞小麦育种 40年。他虚心 向老前辈学习, 紧密与同行合 作,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面 向生产、面向 农民、面向市 场搞科研。先 后育成22个省级以上审定品种,其中8个通过国家 品种审定,取得科研成果1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1 项,“科技兴冀”省长特别 奖 2 项、省科技突出贡献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7项,发明一等奖1项。品种推广面积2.6亿亩,增 产小麦 100 多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 105 亿元,节 约地下水资源 100 多亿 m3。

一、创新了小麦节水高产育种新方法,推动了小 麦育种的进步

    干旱是世界发展面临难题之一,他立足华北严重 缺水地区,长期坚持小麦高产抗旱协同育种,积20 年理论探索和育种实践,创新了高效的节水高产育种 方法,形成了“前水后旱、同一世代水旱复合选择” 节水高产育种新方法,即前期满足水肥供应,构建高 产基础、丰产性选择,后期控水干旱胁迫,筛选根、 叶功能和抗旱性选择,实现丰产性和抗旱性同世代分 阶段协调选择,并结合不同土质条件交互定向选择, 筛选节水高产特性,并对育成品系进一步进行节水丰 产性鉴定,从而选育出了一批节水高产新品种,并建 立了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引领我国小麦节水高产育 种技术,推动了我国的节水高产的育种的进步。经李 振声、程顺和院士等知名专家鉴定结论:本项目创新 提出的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和选择的形态、 生理指标体系,对我国小麦节水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应用价值;育成的系列节水品种,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高度结合。总体研究达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 水平。

 二、育成的品种 4 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冀麦 26 号”是利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 麦矮化育种、辐射育种、远源杂交的新成果,经15 年时间育成高产与早熟相结合的国审新品种。它的应 用缓解了北方地区一年两熟制光热资源不足、夏秋粮 争时的矛盾,促进了夏秋粮均衡增产。1990 年获省科 技进步一等奖,1991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冀麦 38 号”是针对八十年代农民迫切需要 小麦亩稳产千斤要求,通过“构建合理株型,提高经 济系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稳定穗数,增加穗粒数 以提高穗重”为突破口育成的小麦品种,实现了亩稳 产千斤的目标。在省、国家 4 项次区试中产量均居第 一位。它的育成实现了亩产由 400 公斤到 500 公斤的 跨越,创造了上世纪亩产 631.34 公斤河北省小麦单产 历史最高纪录,是九十年代河北省最大小麦品种,全 国十大品种之一。1998 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石4185”以提高根、叶活力增强抗旱性, 改良株叶型增加穗容量,以提高产量为主、兼顾抗旱 的育种目标,利用我国特有的太谷核不育材料,将我 国北方麦区抗寒品种、黄淮南部高产品种、黄淮北部 丰产、耐旱的优良品种轮回聚合,融三大麦区优良品 种优点为一体育成节水与高产相结合的品种。从98 年至今连续11年做为国家黄淮北部高水肥区试对照 品种,高产、稳产持久性在全国小麦区试中也是很少 见到的,成为我国北方麦区高产育种的模式品种和主 推品种,2004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育成的“石家庄 8 号”、“石麦 15 号”是经 过多年选育,育成的节水抗旱与稳产高产相结合的小 麦新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达 18-24.18kg/hm2.mm,较 对照提高 20% 以上;抗旱指数 1.15-1.30,属一级节 水抗旱品种。在省和国家区试中均较对照增产显著, 两个品种在节水示范田内均实现了“一水过千斤”的 目标。 小面积试验在自然降水80-120mm情况下,创 0 水亩产 508.6kg、1 水(50m3/ 亩)亩产 646.7kg、 2 水(90 m3/ 亩)667.89kg 的多项河北省高产纪录。 “石家庄 8 号”连续 4 年列为国家主推品种,据不完 全统计,2005~2010年新品种累计推广10592万亩, 增产小麦 27.26 亿 kg,节水 43.34 亿 m3;其中近3年 推广 6691.92 万亩,增产小麦 17.23 亿 kg,增收节支 44.70 亿元,节水 26.9 亿 m3。2008 年获得河北省科技 进步一等奖。“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 成品种”2011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三、育成品种和优异材料被广泛利用

    郭进考同志始终坚持育种材料公开化,他把自己 最好的材料提供给同行,具不完全统计向同行提供材 料上千份次。利用这些材料先后选育出“衡 4041”、 “石 5093”、“郑麦 004”、“科农 9204”、“科农 199”、“冀5265”、“衡杂4号”等30余个小麦品种。 中国农大利用“石 4185”做杂优亲本配制出了强优势 杂交组合;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利用石4185进行组培 表现诱导率高,是转基因的优异材料;河北省农科院 利用其做转基因材料,选育出了抗旱、抗病优异品系。

 四、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为小麦生产提供技 术服务

    郭进考同志始终坚持育种与栽培相结合,科研 与生产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对培育出的新品种进行配 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形成不同品种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规程,有效的提高了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培育的小麦 品种先后 6 次打破河北省高产记录,最高亩产达到了 711.5 公斤,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使科技成果尽快变为生产力,他经常深入农村 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的讲技术,在不同区域广泛建 立高产样板田,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相结合,促 进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民生产水平的提高。近年来, 小麦遇到异常灾害,他和专家组成员一道,深入到田 间地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提出了“科学抗灾、分 类指导 ”技术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政府的采纳, 为河北粮食生产八连增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他具有 扎实的科研作风和丰富的小麦生产实践经验,河北省 农业厅聘请为小麦顾问组组长,农业部先后聘请为科 技入户河北首席专家、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 家,今年被农业部聘为“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

    郭进考同志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他在小麦育 种中始终不断前进,目前,承担着国家、省市小麦研 究和推广课题10余项,最新育成了“石优20”实现 了节水高产与优质的结合,去年通过了国家两大麦区 审定,石麦22通过了黄淮麦区高水肥组审定。这些 新成果将会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做出新贡献。由于他在 不同时期做出了贡献,先后获得首届“庄巧生小麦研 究贡献奖”、“ 国务院特贴专家”、“ 国家突贡专家”、 “全国劳模”、“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 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 ”、“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 人”、“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等荣誉称号。由于在全 国粮食生产八连增做出了贡献,去年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最近被省委、 省政府授予“巨人计划”领军人才。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师范街75号
邮编:050000
邮箱:HBZHUANJIA@126.COM HBZHUANJIA@163.COM
传真:0311-87902379
备案号:冀ICP备19035407号-1